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专家风采 >
百名专家落户贵黔|杨康:践行“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良医
2020-09-25 15:33:20   点击:
“治别人治不了的病,救别人救不了的命”,从医学不是万能的角度而言,这句话颇具争议。但对敢为人先、勇于挑战、求索创新、医者仁心的他而言,这无疑是他的初心写照。

“只要还有救回来的一丝希望,都要为那小概率的生还机会全力以赴,因为这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完整”,在30多年职业生涯里,他让无数个生命历经紧急关头,看见生命的曙光。

他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心肾联移植术、我国首例射频肺癌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和肺癌切除术、西部地区首例房颤射频迷宫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ECMO心肺支持术、心脏移植等重大临床新技术。


他历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心外科分会肺癌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分会委员、重庆市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名誉会长等职。

他就是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胸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贵黔国际总医院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杨康教授。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在极具挑战性的胸心外科领域,杨康一以贯之,以仁术、精诚充盈从医生涯,以赤子之心呵护苍生健康。 

勇攀高峰,引领国内医学发展
矢志从医,潜心学习,杨康为了心中的良医梦想,奋力攀登医学高峰,不断开创医学新境界。

1988年,杨康考上了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器官移植研究,其研究论文入选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FK506国际研讨会。上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风靡下海经商潮,高学历的研究生更是炙手可热,上海的研究生纷纷南下深圳、广州经商创业,而杨康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寂寞之路,回到落后的重庆,做一名学者和良医。1996年,杨康以优异成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刘维永教授。

凭借扎实的医学功底,1999年,杨康出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胸外科主任。当时,他只有37岁,如此年轻就能当上国内知名医院胸外科主任,这在业界非常少见,除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精湛的临床技术外,开拓创新的眼界、胆识更是不可或缺。





医疗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开展新的医疗技术没有经验可循,学医之人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为此,杨康经常到欧美发达国家进修访问,把握本专业国际最新动态,充分掌握胸外科治疗的最新技术,大胆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用于临床诊疗。

当时,作为生命支持的尖端技术,ECMO用于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救治危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在欧美临床已经使用三十多年。由于起步晚、缺乏专业人才、公众认知度低等因素,国内最早报道使用ECMO始于2006年。2008年,时任西南医院胸外科主任的杨康组建了该院 ECMO 团队,同年12月成功开展了西部地区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心肺支持术。随着 ECMO 技术逐渐成熟及在全国推广,2013 年,杨康率西南医院胸外科,联合该院烧伤科、ICU、心内科、呼吸科、急救部、儿科、麻醉科、输血科成立了医院 ECMO 多学科协作团队,扩大了ECMO救治病种和范围,让更多急危重症病人看见了更多生的希望。12年过去了,作为国内率先开展ECMO技术的团队,他们现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杨康教授的学生们熟练运用ECMO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杨康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培训)

随着外科技术发展,手术机器人时代扑面而来,精准化、微创化让患者获益更多。2010年,西南医院率先在西南地区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同年4月杨康被选派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接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获得了CONSOLE SURGEON 的执照,成为国内率先能使用手术机器人开展胸外科手术的专家之一。

医者仁心,倾心倾力悬壶济世
在杨康看来,好医生的标准是“要有妙手回春的医术,还要有悬壶济世的医德。”他是这样说的,也一直这样践行着。

他曾经连续3天做了6台心脏手术,期间阑尾炎发作,他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给病人做完手术,他就倒下了,被紧急送进手术室。“作为医生,你应该知道——阑尾炎虽不是大病,但拖延时间太长,容易导致阑尾穿孔会要命啊。本来开个小孔就能做的手术,现在还要确认感染情况,必须开个探查切口。”当时的主刀医师“责备”杨康教授不爱惜自己身体,但作为同仁更多的是理解和怜惜。做完阑尾手术才7天,杨康坚持要回临床工作,又投入紧张而忙碌的临床工作,“有患者等着我做手术救命,我这点小手术不算什么。”为力求减小创面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美观,作为一个追求精雕细琢的外科大夫,杨康为患者精心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和切口。但是,对于自己,他却毫不在乎阑尾手术留下的大大疤痕。


“我弟弟处于病危的当天,我曾代表我们全家郑重地向杨康副院长表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全家对杨康副院长高尚的职业道德,贵黔国际总医院胸心外科团队尽职尽责、倾心倾力的医德医风和专业精神,特别是对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深为感动、高度认可。”这是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治愈后,患者哥哥写给贵黔国际总医院感谢信的片段。患者心包剥脱手术高风险、高难度,术后监护非常关键,杨康教授亲自把控,不论白天黑夜只要出现险情马上赶往ICU处置,并安排胸心外科医生在ICU病房24小时床旁监护,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患者平安。


用ECMO救治循环衰竭患者的成功率只有30%——50%,临床上用ECMO救治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成功的病例更少,在此有一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面对一位女性患者强烈的求生意愿,不忍心其未成年的孩子成为孤儿,杨康综合评估患者获益后,精心周密准备手术方案,带领贵黔国际总医院胸心外科团队全力以赴跟“死神”博弈。历经险象环生的手术、ECMO上机90小时,患者平安度过肺动脉高压危象。在ICU监护期间,杨康安排医生24小时床旁监护,并反复强调“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ECMO具备脱机条件时就尽早脱机,减少并发症风险,也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开支!”被肺动脉高压折磨十几年的患者,终于在贵黔国际总医院胸心外科团队全力救治下,康复回归社会。

就这样倾心倾力,在他的从医岁月里,一次次帮助患者转危为安!杨康认为,“以病人为中心”,就要一切以病人福祉为考量,不仅要让广大患者得到优质医疗,还要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医疗。医德如春风和煦,如春风化雨,温暖着、滋润着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心田。 

筑梦贵州,开创健康贵州事业
贵州,作为革命老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赴外奔波求医异常艰难。对此,杨康念兹在兹,卫生援黔的情怀早就油然而生。

2016年,配合军改任务,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一大批军医们服从命令、退出现役,杨康就是其中一员。当时,适逢原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及一批志同道合的专家们邀请他到贵州创业——建一家理想中的大医院,他于是毅然奔赴贵州,发奋开拓人生下半场的建设健康贵州事业。

(2016年9月贵黔国际总医院创始团队确定医院名字)

于是,一座医学殿堂——贵黔国际总医院,在一片300亩的荒地冉冉升起。从规划开始,杨康和众多专家就对标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决心以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硬件平台、一流的管理理念,成就“国际一流、东方梅奥、医院标杆、行业典范”,建设一座大型国际医疗中心。在建筑设计细节上,杨康和专家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开全国先河,开创了很多独具匠心的规划。比如,为了捍卫生命争分夺秒,胸心外科、心血管内科和呼吸科设置在紧邻互通的位置,住院病区电梯可直接连通手术室、ICU建立生命“蓝桥”。此外,杨康和专家们不仅按照国内三甲医院标准、更参照JCI标准打造贵黔国际总医院。他们秉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等方面,给贵黔国际总医院注入血液、灵魂。

在贵黔国际总医院开业前,杨康就着力谋划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招募具有体外循环、麻醉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组建体外循环团队,并派送医生到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全力培养外科手术团队的救命特种兵。为打造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他一直不断夯实和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实力和水平。自贵黔国际总医院2019年10月18日开业以来,杨康率领胸心外科团队打了多个硬仗,让辗转多院、生命垂危的患者重见灿烂的生命之光。杨康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患者实施右下肺叶切除术,开创了贵州首台胸心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记录,这标志着贵州胸心外科正式进入机器人手术时代。为奔波多院医治无效的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恢复健康、为17岁重庆少年成功切除重大纵隔肿瘤、用ECMO成功救治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为患有巨大胸主动脉瘤老人成功开展Bentall手术……无数个急危重症患者,从这里成功实现重生!




 正是由于像杨康一样的110余名原第三军医大学军医专家,扎根贵州,筑梦贵州,立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贵黔国际总医院愈来愈彰显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中心风范。

“当一个好医生是天职;培养一批好医生,建一所好医院是担当;通过一个好医院树立行业典范,‘造福百姓、贡献国家’,是使命。”杨康忆起从医经历、谈起建设健康贵州,有感而发。这无疑是他内心深处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心中怀揣的良医情怀!
上一篇:百名专家落户贵黔|赵树铭:一位博学笃行、砥砺致远的大医

下一篇:百名专家落户贵黔|郑健:坚持“严谨、求真、务实、奉献”的大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