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系统 > 消化内科 > 健康科普 >
幽门螺旋杆菌坦白书
2020-07-09 23:07:15   点击:
      在每年体检的时候,不少人筛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拿到报道单的时候,许多人就开始有各种担心及疑虑,比如:“这是什么细菌啊?”,“我是怎么感染的?”,“专家说了,这玩意儿和胃癌有关,我是不是要得胃癌了?”,“如何治疗?”,“会不会传染给家人和娃娃?”,现在我们能就请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旋杆菌来做一下坦白吧。
——————————————————————————————————————————————————————————————————————
一、关于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H.pylori, Hp),是科学家Warren和Marshall在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螺旋杆状微需氧细菌,生存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内,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细菌。
      人群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很高,估计保守全世界有50%的人群存在感染,国内感染率约42-64%,其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贵州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地区。

二、感染危害
      1.口臭、口气重  目前在牙斑菌中也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但其相关性有待商榷,目前比较明确引起口臭的原因80-90%与口腔卫生、牙周疾病有关,其次是鼻及鼻窦疾病、肝病、糖尿病等。但这也提示,潜藏在牙斑菌中的幽门螺杆菌或是Hp根治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2.胃炎、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定植与胃黏膜内,分泌毒素及酶破坏胃黏膜,导致慢性胃炎,部分可进一步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3.胃癌  慢性胃炎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持续损伤下,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进而一步步演化成胃癌。从流行病学研究观点,Hp感染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6倍,但综合多项临床中心研究,Hp感染患者约1-2%发展成胃癌。宿主、环境、Hp本身的协同作用决定了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类型及萎缩和肠化的发生及发展。
      4.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Hp感染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病因。流行病学显示,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高达90%以上,根除Hp可以治愈早期MALT淋巴瘤。需注意其发生与Hp菌株毒力无关,也就是说任何Hp菌株均可刺激胃黏膜产生MALT淋巴瘤。
     5.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传播途径
      人是幽门螺旋杆菌唯一的传染源,可通过粪-口、口-口、胃-口传播。我们生活中不干净的餐具、聚餐、接吻、母婴,甚至日常社交均可被传染。 

四、预防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力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接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播,但只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分餐,洗手,可做到预防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未彻底根治和避免再感染,治疗时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最好检查及治疗,并实行分餐制,以避免再感染,同时避免家长咀嚼食物喂宝宝。
     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

五、检查治疗
     幽门螺杆菌这么厉害,如何检查、治疗、复查呢?请看下一章节,慢慢道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