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专家风采 >
【贵州日报】百名专家落户贵黔|陶国才:默默奉献的生命守护神
2021-12-29 20:05:06   点击: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麻醉医师除了在术前给病人注射一针麻醉剂以外,便再无其他了。由于认知有限,往往手术成功后的鲜花、掌声给了外科医护人员,麻醉医师往往是被遗忘的“隐形医生”。


事实上,“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师除了注射麻醉剂帮助患者解除术中疼痛,更多的是从术前、术中、术后密切管理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在麻醉领域,有这样一位无名英雄无怨无悔耕耘了38年。他博闻强识、躬耕不辍,在冷门学科领域创造了耀眼成就。


1-陶国才教授为患者实施麻醉.jpg 陶国才教授为患者实施麻醉


他就是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贵黔国际总医院手术麻醉中心主任陶国才教授


2-陶国才教授.jpg 
陶国才教授


发奋学习

高考状元逐梦医学领域


陶国才出生在父母双双是聋哑人的特殊家庭,从小立志为父母解除痛苦、恢复听力,成了他幼小心灵坚持的美好愿望。在“文革”时期,他仍没有放弃对数学、物理等科学的求知和探索,从家里废旧的箱子,翻出几本数学、物理和化学书,如饥似渴地自学起来。1978年恢复高考时,他以全县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


“老师劝我填报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十个高考志愿里,我九个都填了医学专业,我要当一名医生治好我爸爸妈妈的病。”就这样,陶国才戴着“高考状元”的光环进入大学,开启了他梦寐以求的学医之路。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被分配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工作,到了正值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麻醉科。


4-1989年7月陶国才参加硕士学位答辩.png 
1989年7月陶国才参加硕士学位答辩


在恩师梁正煊教授、毕敏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麻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成为一个优秀麻醉医师需要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磨砺过程,难怪麻醉医生常常被誉为“外科医生中的内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的外科医生”。作为一个麻醉医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医学功底,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B超、心电图等医学知识,各项检查指标的意义能信手拈来,机械原理、流体力学等等都要能融会贯通。为了弄清楚心电图原理,陶国才在心内科和心电图室轮转期间看完了当时关于心电图的5本专著;为了熟练掌握呼吸机的原理,把当时进口的“鸟牌”呼吸机和国产风箱式呼吸机反复拆卸下来观察研究……


5-陶国才教授学习经历.jpg 
陶国才教授学习经历


由于勤学不倦、刻苦钻研,1989年陶国才成为第三军医大学麻醉学第一批硕士,1996年成为第三军医大学麻醉学第一批博士,2010年成为第三军医大学麻醉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98年,仅37岁的陶国才出任西南医院麻醉科主任,成为当时“文革”后第一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躬耕不辍

无名英雄开创麻醉新局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各大医院为了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纷纷组建ICU。陶国才积极向科室主任毕敏教授主动请缨,在医院领导支持下,于1990年组建了ICU,陶国才担任第一任住院总医师,负责ICU的组建、人员培训等。


创业初期,陶国才常常废寝忘食,有时连续数天每天只休息4小时左右,终于成功救治了很多被认为救治无望的患者,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


让他记忆犹深的是,成功抢救了一位三次心跳骤停、连续胸外心脏按压三小时的20岁女孩。当女孩发生第三次心跳骤停时,他不忍心如此年轻的生命就消失了,尽管胸外心脏按压已经持续了三个小时 ,在他看来,“平均动脉压没低于80mmHg,就不能放弃”。最后,患者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他尝试静脉注射硫酸镁,女孩的心脏奇迹般地复跳了。时隔十六年后,患者委托其妹妹给陶国才送来一面锦旗,尽管这是一面“迟到的锦旗”,他仍然感到莫大欣慰,“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救死扶伤,只要患者好好活着,就是医生最有意义的锦旗。” 


在ICU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他对传统医学提出了很多创新措施,“教科书中禁止静脉注射氯化钾,但有些患者血钾低到2.0,随时可能发生心跳停止。我认真计算后,采用输注泵快速输入氯化钾,迅速提升血钾浓度,可让患者摆脱生命危险区。” 


上世纪90年代,麻醉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全身麻醉一定要气管插管,否则风险极大。随着新麻醉药品应用,陶国才率先尝试在人工流产患者中不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即无痛人流术,并向国内多个地区推广无痛人流技术。后来,他又相继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等新技术。


6-陶国才教授在西南医院.png 
陶国才教授在西南医院


当时,西南医院肝胆科挑战世界难题——摸索肝脏移植,术中麻醉管理与监测也是麻醉界最艰难的课题之一。陶国才在术中监护时发现,肝脏开放时会出现顽固性低血压,按照传统方法血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升,这就会影响肝脏功能恢复。该问题困扰着整个手术团队,陶国才着手查阅相关文献、请教兄弟学科专家,尝试在肝脏开放的同时,输入高浓度碳酸氢钠,结果这项措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


由此,陶国才团队成功完成了300余例肝脏移植术、3例心脏移植术以及心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等高难度手术。西南医院肝移植团队先后到国内20多家医院开展指导工作,陶国才主持的《背驼式原位肝移植麻醉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7-1999年5月8日,西南地区第一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成功.png

1999年5月8日,西南地区第一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成功


在恩师毕敏教授引荐下,陶国才获得了爱国华侨、知名麻醉学专家邹崇文教授帮助,走出国门大开眼界。2004年至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陶国才应邀先后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estmead医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Golden Jubilee医院和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长老会医院进修学习。


8-陶国才教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png 
陶国才教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回国后,他立即将国外先进的麻醉技术和理念应用到临床,不断打破传统观念,开创麻醉领域新局面。高龄一直是困扰外科手术的瓶颈之一,陶国才团队通过引进神经丛刺激器、超声引导下神经穿刺技术,不断突破麻醉禁区,对8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麻醉处理逐渐成为常态,并成功为106岁老人实施了麻醉,让老人安全渡过了手术难关。


筑梦贵州

老骥伏枥传承大医精神


2014年,为响应中央军委的精兵号召,陶国才主动申请提前退休,同时也寻找再次创业的机会。此时,贵黔国际总医院负责人邀请他加入创始团队——以“东方梅奥、行业标杆”为发展目标,创建一家西南地区单体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这样的“贵黔梦”深深触动了他。他认为,这就是人生下半场筑梦的地方!


在医院规划建设过程中,贵黔国际总医院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让陶国才多年来在手术室设计方面积累的经验得到充分展现。“设计一个20年不落后的现代化手术室,让我过去没有实现的梦想在贵黔国际总医院得到了充分实现”,大到手术室的总体布局,小到吊塔的摆放位置、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无不倾注着陶国才的满腔热血。当手术室内八米宽的蓝天白云大道、充满科幻感的国内最先进的杂交手术室、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展现在众人眼前时,“震撼”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陶国才因此常常满怀喜悦和自豪。


9-贵黔国际总医院Hybrid杂交手术室系统.jpg 贵黔国际总医院Hybrid杂交手术室系统


10-2019年10月,贵州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落户贵黔.jpg 2019年10月,贵州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落户贵黔


为了手术安全,陶国才将安全理念贯穿到设计的各个细节中,“手术间有一个红色报警按钮,这借鉴了澳大利亚医院手术室的做法。如果某间手术室有突发状况需要帮助时,按下按钮,所有手术间都能收到求助信号,其他能暂时提供帮助的医生可以立即紧急增援。”一例困难气道患者的抢救,进一步验证了红色按钮的宝贵价值。


11-陶国才教授介绍手术室设计理念.JPG 陶国才教授介绍手术室设计理念


2019年10月开诊至今,贵黔国际总医院开展的三级以上手术占比60%左右,高风险手术占比如此之高,对于一家新医院来说深具挑战。特别值得一提是,今年手术麻醉中心与泌尿外科团队精诚协作,为出生才95天的婴幼儿,成功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右侧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刷新了贵黔国际总医院手术患者的最小年龄记录。


12-陶国才教授团队护航婴儿手术成功.jpg  陶国才教授团队护航婴儿手术成功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任何一台手术都充满着风险,高难度手术更是如此。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用药和液体管理以及维持生命体征正常、术后镇痛等等必须严谨实施。为了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给小龄患者准备了玩具车,让老年患者亲人麻醉前后陪伴。为保障高风险手术的安全性,陶国才亲自主持实施。为了确保日常麻醉安全,他安排科室副主任医师高职低用,充当住院总医师24小时值守科室。住院总医师每周只休息一天,陶国才主动补位成了全院“最年长、职称最高的住院总医师”。  


13-患儿在贵黔手术麻醉中心深切体验人文关怀.png 
患儿在贵黔手术麻醉中心深切体验人文关怀


14-85岁偏瘫失语患者家属送锦旗致谢手术麻醉中心_副本.jpg 85岁偏瘫失语患者家属致谢手术麻醉中心


在科室建设上,营造“以人为本、以科为家”的科室文化,提高员工归属感、荣誉感,培育更多生命守护神,一直是陶国才的追求目标。在手术麻醉中心一面墙上,陶国才预留了一面照片墙,计划每年把科室合影挂上去,让所有在手术麻醉中心工作过的员工都能在众多照片中找到自己身影。谈到科室荣誉墙、医学艺术长廊等得意之作,他更是如数家珍。


15-贵黔国际总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创始团队.png

 贵黔国际总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创始团队


虽然陶国才年近花甲,但是他永远装着一颗年轻的心。他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尽管临床工作繁忙,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结合临床阅读大量中英文专业文献以及历史人文书籍。


为了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他常常开展精彩纷呈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系列讲座,使陶国才成了医院里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讲者之一。“我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除了是为了救治患者,也是为了让医学得到良好的传承。”作为医学大家,陶国才目光炯炯地说道。


通讯员  李东梅

编辑  陆维刚

校检  唐嘉阳

编审  卢奕林

上一篇:【天眼新闻】百名专家落户贵黔|徐惠成: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

下一篇:【贵州日报】百名专家落户贵黔|张学渊:医生就该好好治病救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