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专家风采 >
【天眼新闻】百名专家落户贵黔|黄其林:在脑科学中探索“星辰大海”
2022-02-22 16:59:30   点击:

大脑是人类最精密、最神圣的“司令部”,密布着细如发丝、纵横交错的神经系统,结构复杂、分区精细,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


因此,神经外科也成为了最具挑战、难度的医学领域,这个领域的医生常常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


作为一位出色的“刀尖上的舞者”,黄其林教授钟爱这个极具挑战的神秘领域,从医近四十载,以匠心游刃手术台,勇闯生命禁区,在只有毫厘之间的战场,如履薄冰、精心雕琢;以仁心关爱病患,忘我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1_副本.jpg


黄其林教授为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法国CNRS CESG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贵黔际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1983年,他走出贵州,经过战场的淬炼、军医大学的培养,如今已是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他用无言大爱和赤子之心,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选拔成军医

英勇赴战场


黄其林当过知青,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便以高于录取分数线1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校;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通过部队选拔,成为了一名军医。


入伍不到半年,黄其林和战友们经过三个月“突击性超大负荷量”军事训练,大年三十就接到上前线的命令,第二天背上挎包、带个水壶就英勇出征了。


2_副本.jpg


24岁的黄其林与5名医护人员组成第一批空运救护队飞抵前线。由于直升机机舱狭小,空气不流通,温度高,加上煤油味、伤员的汗渍味等,人都透不过气来。同时,由于飞机受气流影响,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医护人员大都会晕机,大家都是一只手拿着清洁袋方便伤员呕吐,另一只手自己拿着清洁袋呕吐。为了避免晕机,黄其林给自己注射药物防晕,努力保持清醒状态,开展机上救护工作。


这期间,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强烈地震撼着黄其林的心灵,也教育、鼓舞、激励着救护队每一名同志。黄其林与队友们每天与时间赛跑,昼夜抢救、紧急处置伤员后转运到后方医院,倾力挽救每一名伤员的生命!


3_副本.jpg


这次军事救护行动是我军作战中首次大量使用直升机空运伤员,开创了空军医疗后送先河。宝贵经验需要整理记录流传下去,需要训练和培养一批批的空运医疗后送专门人才。由于突出的组织协调和较好的文字编写能力,黄其林被选派参与撰写救护资料,配合卫勤专家编写了第一版《空军医疗伤员后送》专著,为我军战时航空医疗救护伤员提供了宝贵借鉴。


4_副本.jpg


历经战场的淬炼,黄其林心里深深地烙下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由于在这次军事救护行动的突出表现,他被空军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除了战火纷飞的战场,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黄其林也当仁不让,忘我工作。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为了抗震救灾,新桥医院神经外科组成的第一、第二批医疗队队员奔赴灾区。


此时,科室面临众多病人救治,尤其是灾区后送伤员收治等重大任务。作为唯一镇守科室的领导,黄其林连续数天住在科室,和护士长马利萍一起,带领其他同志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类救治任务。


5_副本.jpg


随后,他又作为新桥医院第四支医疗队医疗组组长,赴理县执行了长达1个多月的救治任务。期间,他带领队员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走遍理县藏羌村寨巡医送药,开展街头义诊,并完成6台重大手术。


他还充分发挥自己多才多艺的特长,在闲暇时间编导了两台“战地”文艺节目,活跃了医疗队业余生活、融洽了军地关系,深受医疗队员和理县人民的喜爱和赞扬。


钟爱神经外科

取得丰硕成果


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80年代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仪器设备,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许多病人手术后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或瘫痪,或昏迷,神经外科给人以“诊断难死人、手术累死人、疗效气死人”的印象。


加之神经系统解剖纷繁复杂,理解和记忆都不是容易的事,神经外科医生成长周期漫长,常常令许多医学生却步,不愿意选择神经外科。


1988年,黄其林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学习时,得到了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易声禹教授的亲切指导和循循善诱。喜欢挑战和不服输的个性,使黄其林对古老而又新兴的神经外科心驰神往,一入此行,便孜孜以求。


1992年,黄其林考进第三军医大学,攻读神经外科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后立即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蔡文琴教授,系统学习了相关理论,并开展了相关研究。


6_副本.jpg


2002年,黄其林被公派到法国做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间,他获得导师的高度赞扬,导师多次劝他留下继续工作。面对优厚的待遇,黄其林礼貌地回绝了,他希望到更多的欧洲神经外科中心去学习,广开眼界、博采众长、积累经验。


7_副本.jpg


博士后研究一结束,黄其林就辗转英国利兹大学利兹总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并访问了伦敦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医院;1年后,黄其林带着国外所学所见的先进理念技术方法回到国内,投身到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后来,他在法国的导师还曾专程赶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再次盛邀他到法国合作研究。他再次婉拒了导师的美意,发自肺腑地说:“我舍不得离开我所在的医院,舍不得离开我的科室,更舍不得这些病人。”


由于始终怀揣着对事业的热爱,他数十年如一日躬耕不息,临床、教学、科研均取得丰硕成果——


临床方面,他练就了精湛的手术技能,在颅内肿瘤、椎管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功能神经外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种颅底肿瘤、小脑及脑室内肿瘤、椎管及脊髓内肿瘤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8_副本.jpg


教学方面,他长期担任第三军医大学教员和科室教学组长,为医学生讲授神经外科课程,带教各层次学员临床实习、见习,培养了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其中有些学生已成为所在医院的学科带头人


9_副本.jpg


科研方面,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军队及院校科研课题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及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10_副本.jpg


心中只有患者

唯独没有自己


“他是心中只有患者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军医。”这是2009年黄其林荣获重庆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的其中一句颁奖词。


11_副本.jpg


当年3月,黄其林因突发双侧肺动脉大面积栓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幸而抢救及时,得以与死神擦肩而过。


作为医生,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发病前2个月,经检查被发现有一个8厘米长的下肢静脉血栓,同事们建议他尽快住院治疗。但黄其林却悄悄收起了检查报告,仍然像往常一样,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依然坚守手术台,最多的一天手术时间超过12个小时。

发病那天上午,黄其林按计划开展的手术因为病人家属要求推迟,而他却坚持查完房去给自己做CT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医生吓了一大跳:双侧肺动脉栓塞90%以上,命悬一线,心腔膨大到正常的两三倍,肺动高压67(正常值只有24)!这种危情,死亡率99%以上!


于是,黄其林被迅速送进病房,新桥医院领导亲自牵头,组织全院紧急大会诊,当机立断马上实施手术,才将他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


消息传开,慰问与关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除了领导、同事、学生、亲朋好友,更多的是患者,那些将黄其林视为亲人的患者,三番两次赶到医院要求探望他。


这些涌动的医患真情,离不开黄其林日常浸润在临床工作中的医者仁心。


 “病人的事再小都顶天,医生要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人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找到医生就是对医生最大信任,千万不能因为某个疏忽、某次不耐烦而让患者再度受到伤害。”他常常如此教导学生,朴素的话语闪耀着一片赤诚。


欣然落户贵黔

倾心回报乡梓


黄其林常说,从事的自己钟爱的事业,非常幸运。在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工作28年,黄其林从年轻医生成长为知名专家。他与团队共同努力,把科室各项医疗、科研指标等推进到全国前列,在全军、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2020年10月,他光荣退休了。正好大型国际医疗中心——贵黔国际总医院盛邀他担任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来到贵阳,既可以延续热爱的事业,又能实现回报乡梓的愿望,他欣然加盟。


12_副本.jpg


以往工作中,黄其林经常与贵州各医院交流,业内人士对他的专业技术和为人处世皆有口皆碑。当黄其林向贵州省脑科领域的知名专家、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阳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创始人和奠基者田军教授发起邀约,这位已退休的专家被黄其林干事创业的激情感动,毅然加盟。


人才不断汇聚贵黔,医院神经外科陆续开展各种疑难复杂手术,2021年8月,为5岁孩子和69岁奶奶同天分别成功切除颅内肿瘤、包裹矢状窦的脑膜瘤;次月,又在省内首次运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开展微创手术解除患者三叉神经痛……


13_副本.jpg


14_副本.jpg


在神经外科同事眼里,黄其林意志坚定、雷厉风行,军人的气质让他看上去硬朗威严,但对待病人和同事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暖男”。“很多病人,都是黄主任沟通好的。特别是面对年幼患者,他总有办法,很多时候他更像一位有耐心又慈祥的爷爷。曾经给一个患有脑肿瘤的孩子查房时,他答应给孩子带糖果,第二天查房第一件事就给孩子送糖果。”年轻住院医师宋俊良透露。


护士长陈赢说:“在新桥医院,黄主任对人好是出了名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跟着黄主任干工作,受尊重、有安全感。”


15_副本.jpg


“脑科学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星辰大海’,我们投身其中也必将穷尽一生去探索。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目前,科室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神经外科专业人才,逐步把教学、科研做起来,力求以最好的医疗技术、诊疗服务,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论及神经外科的发展,黄其林心潮澎湃、踌躇满志。


作者  李东梅

编辑  杨国军

编审  陈玉祥

上一篇:【天眼新闻】百名专家落户贵黔丨时立新:国之名医,医人医心

下一篇:【贵州日报】百名专家落户贵黔丨李前伟:引领精准医疗发展的硬核专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