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以命换命的“铅衣战士”!他们每天穿着十几公斤的铅衣,暴露在高强度辐射的导管室内,泡在射线里,用导丝、导管、穿刺针等介入材料为病人做不开刀的手术……
在这个大爱无疆的群体中,他是国内率先开展介入治疗的“铅衣战士”之一,执着奉献近四十载,深情诠释着医者的天职与使命。
他全力推动医学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和决心,每到一个战场都树起一面旗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参与创建了西南医院介入病房,这是我国最早开展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之一。
一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我,照亮他人。无论在西南医院工作还是退出现役、服务地方,他始终以军医风范,引领介入学科发展,守护人民健康!
他就是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贵黔国际总医院介入科主任游箭教授。
他说,发展介入医学是他一生的追求,推动介入治疗技术惠及广大患者是值得一辈子去奉献的事业!
怀抱仁济苍生志向
锚定医学前沿领域
1983年,游箭以优异成绩从第三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一名放射科医生。骨子里仁济苍生的浓厚情怀,让他不甘心只“看片子”。
当时,传统治疗手段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作为医学前沿,介入放射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传入中国,如星星之火正在中国发展。不过,这让他洞察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介入治疗在皮肤上仅开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通过人体原有的腔道,以医学影像设备为“眼睛”,以微创器械为“手、刀”,长驱直入锁定病灶“直捣黄龙”。由于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见效快等优势,介入治疗成为了新兴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成为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的替代性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对人体损伤小、应用广泛,成为医学界的“新宠”。诸如肝癌、肺癌、肾癌、胰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肿瘤性疾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脑动脉瘤、主动脉瘤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呕血、便血、咯血、产后子宫大出血等,只要有适应症都可以微创介入解决,没有切口,不用开刀。
在行业内,介入医生被誉为“铅衣战士”,是有深意的。因为工作特殊性,介入医生每天都要穿着重达十几公斤的铅衣在介入手术室、导管室里辛勤奋战。虽穿着防辐射服,但面部、手臂、踝关节以下部分难免受到射线的侵蚀。铅衣不仅沉重,而且密不透风,往往一场介入手术下来,汗水浸透里层洗手衣。除了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外,还要默默承受脱发、免疫力下降、癌变几率增大等伤害。
即使如此,他也义无反顾选择介入医学。他说,铅衣虽重,却不敌生命的重量!
博极医源引领航向
推动介入医学发展
由于具备良好的影像诊断学、解剖学等基础,游箭学习介入治疗先天优势突出。凭借刻苦钻研、系统学习,他很快掌握了介入治疗技术。
1996年,游箭担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影像诊断教研室副主任、放射科副主任,他开设介入门诊,正式独立创建介入病房,率先在西南医院开展外周血管介入和综合介入治疗。
没有病人,游箭就主动到门诊找病人。他主动开设周末门诊,让更多人知道、了解介入医学。当时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新兴学科,经常有人误解——“这是介绍病人住院的吗?”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误解,让游箭更加坚定了大力推动介入医学发展的决心。
曾经有一位年轻产妇,产后大出血急需切除子宫保命。关键时刻,游箭为她实施了介入止血治疗、成功挽救了产妇生命,避免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年轻女性保住了子宫,产后生活质量没受影响。很多年后,患者及家属再见到游箭时,仍心怀无限感激,异口同声地说“游主任是再生菩萨”。
随着介入治疗获益的患者越来越多,经口口相传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西南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床位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增。
为博极医源、奋力引领航向,游箭在1998年牵头创建了重庆医学会放射学会介入学组、重庆抗癌协会介入诊疗专委会,并出任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肿瘤介入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兼介入放射学组组长。
2008年,游箭退出现役,放弃沿海发达城市大医院递来的橄榄枝,选择了具有教学背景的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继续他热爱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在南充,游箭救治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倾心培养医学人才,传承介入医学发展的薪火。凭借扎实的医学影像专业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他在川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放置术、腹膜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支架放置术、复杂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肺动脉血栓溶栓术等新技术。
他牵头改建完成南充市中心医院规范化、现代化的介入手术室,建成川东北最大介入中心,并将介入放射科打造成四川省乙级重点学科;参加了全国“布-加综合征诊治规范”的制定;主导开展了多个国家级省级教育项目、多次大型学术会议。
在临床上,布-加综合征是一种疑难杂症,很少见,诊断及治疗难度很大,被列为世界性难题。曾经,一位黄姓男子腹胀犹如怀有五、六月身孕,阴囊肿大如足球大小,呼吸急促、少尿、坐卧困难、不能平卧、寝食难安,慕名寻找游箭看诊。游箭经精准诊断后,率团队成功为该男子行下腔静脉闭塞开通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行走自如,痊愈出院。
在教学上,游箭毫无保留地将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诲人不倦。他时常整理各种资料留作教学之用;他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多媒体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科室参观,深受学生欢迎。他还常常教导学生,做医生要有耐心、细心、责任心,发扬优良医德医风,对待患者要有一颗慈爱之心。由于教学成绩显著,他先后被多所高校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多次被评为校、院优秀教师。
在学术上,游箭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曾担任《介入放射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介入影像和治疗学》《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中国肿瘤影像与微创治疗杂志》《西部医学》等杂志编委。他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课题8项,荣获四川省医学进步二等奖1项。
正是由于在介入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游箭成为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他受邀担任了四川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介入医学组副组长,以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委员等。
投身健康贵州事业
“铅衣战士”壮心不已
2016年,为促进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贵州省政府聘任了一批卫生援黔核心专家,掀开了卫生援黔的崭新篇章。
受卫生援黔核心专家邀约,游箭来到贵阳,一起打造一座理想的大型医学殿堂,以优质医疗资源造福广大百姓,助力贵州脱贫攻坚。
2017年8月4日,游箭正式加盟大型国际医疗中心贵黔国际总医院,为首批专家团队第二位入职的专家。其实早在此之前,他就已负责并参与了放射科及介入手术室的建筑设计、设备招采、科室组建、科室装修、勘察等工作。
在贵黔国际总医院建设期间,他被派驻到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任影像科首席专家,帮助开展介入科门诊、推广新技术。后又到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影像科特聘专家、代理科室主任,负责科室管理工作,开展门诊、影像检查等工作,下基层到印江、沿河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开展健康扶贫等。
2019年10月,贵黔国际总医院开诊后,游箭率先开设肿瘤介入门诊、外周血管介入门诊亚专科门诊、静脉曲张及血管瘤专病门诊。他又主动给门诊导医进行培训,让导医能快速识别、准确分诊;周末,他还开设专家门诊,方便上班族就医;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民众,他率科室经常参加义诊活动。
随着医院快速发展,科室工作量越来越大,游箭几乎每天都是晚上11点后才回家,而且还经常熬更守夜投入急诊工作。
有一次,游箭教授刚做完手术,接到一通急诊电话——有一名外地患者在来院途中,有脊索瘤破裂大出血的风险,需做好介入止血准备。于是,他就带着团队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工作到凌晨!
由于介入科医生结合了内科、外科医生特点,既会药物治疗又精通各种外科手术,他们经常在内科、外科参与会诊、救治患者——
为了糖尿病足面临截肢的患者,游箭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帮助患者开通血管,恢复远端血供,避免了截肢。
为了外科判断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他开展介入药物治疗,控制了病情,延长了生存期,使患者获得了有质量的生活。
为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拆弹”,他让生命出现奇迹……
一名男子因突发左肾巨大错构瘤破裂出血伴脓毒血症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病情,体内出血,伴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多达七种,生命岌岌可危!游箭率团队成功实施选择性左肾动脉栓塞介入手术,让患者转危为安!
凭借对出血性疾病的微创、精准、高效诊治,贵黔国际总医院顺利成为“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综合医院示范基地”,正推动出血性疾病的治疗迈入新时代。
为抓好学科建设,身为学科带头人的游箭业务和文化建设两手都抓,非常注重人才培养,营造了“开心工作、快乐生活”的良好氛围,并时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曾经有一位70多岁肝癌晚期患者,做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手术时,由于血管异常弯曲,努力了一个多小时导丝都没能通过。我们劝游主任改栓其他血管,他却坚决不放弃,最终精准栓塞了肿瘤主要血供。术后,患者肿瘤缩小明显,各项指标逐渐好转,当老人出院回重庆时,他知道这样的治疗经过时,含泪跟游主任告别。”一位年轻医生讲述道。
这只是游箭精心开展众多手术的一个缩影,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折射出的大医精诚、一切为了患者的风范,深深影响着年轻医生。
为推动健康贵州建设,2020年11月,游箭还牵头创建了贵州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介入诊疗专委会,并组织举办了贵州省急诊临床与急诊介入新技术学习班,来自广东、湖南、重庆、江苏、四川、海南及贵州的150名介入学科同仁纷纷与会,助推介入医学不断发展。
游箭属牛,他常用“三牛精神”来形容自己从医的毕生追求——“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从医近40年来,他时时践行“三牛精神”,择一事,终一生,默默耕耘、无怨无悔!